作者:玨佳獵頭 出自:獵頭公司 點擊:次
向小貸公司轉型——繼2019年1月、7月以來,銀保監會10月21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的最新表態,再次明確提出了網貸的轉型方向。不過,對于未來方案出臺后,網貸平臺的轉型方向是傳統小貸還是網絡小貸,以及網貸平臺轉型小貸牌照的準入門檻、所發起的小貸公司設立標準、標準時間表等具體要求和安排,監管層并未提及。
網貸平臺向小貸轉型,并非監管首次提及。今年以來,監管部門已兩次表示,允許符合條件、正常經營的網貸平臺為網絡小貸等導流、申請小貸牌照。而公開數據顯示,已有20余家網貸平臺獲得網絡小貸牌照。
業內人士認為,受資本金、杠桿比例等限制,小貸準入門檻較高,對資金實力、股東背景等有較高要求,網貸向小貸轉型并不容易,未來政策落地后,估計只有經營較為規范、具有一定資金實力平臺,才能獲得向小貸轉型的機會。
監管多次提及向小貸轉型
10月21日,P2P網絡借貸整治以來,網貸風險壓降進展顯著。目前,銀保監會、人民銀行正在會同有關地區,研究制定網貸機構向小貸公司轉型的具體方案。如果能實現向小貸轉型,網貸將從信息中介向信用中介轉換。而這樣的表態,已經不是監管部門第一次提及。早在2019年初,就已經悄然打開了一道縫隙。
2019年1月,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辦、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小組制定的《關于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》提出,網貸監管總體以退出為主要方向,部分合規的在營機構外,其余機構能退盡退,應關盡關。而正常經營的機構,則引導經營的網貸平臺,為網絡小貸公司、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。
進入2019年以來,各地清退網貸平臺的步伐明顯加快。湖南、山東在近期披露了當地的平臺整治、驗收情況。10月16日,湖南省地方金融局發布公告稱,今年年底前,將對納入核查范圍的24家平臺予以取締。10月18日,山東省地方金融局也發布了提示函,目前山東未有一家平臺完全合規通過驗收,將取締當地網貸不合格業務。
而網貸平臺向小貸公司轉型,可能將在哪些地區進行、具體轉型方案、申報條件、方案制定進度等相關信息,發布會上并未提及。深圳、廣州、江蘇等多地業內人士均向第一財經稱,尚不了解相關情況,沒有收到監管部門通知或意見。
傳統小貸還是網絡小貸?
根據行業第三方數據,截至2019年1月20日,已有22家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,已經通過主體或者關聯公司,獲得了網絡小貸牌照,大約占全國網絡小貸牌照總數的7.3%。其中,6家為海外上市公司所有,占比27%,另外10家間接持有網絡小貸牌照,股東為國內或海外上市主體,占比45%。
而接下來網貸平臺的轉型方向,究竟是傳統小貸還是網絡小貸,相關部門并未提及。在21日的發布會上,監管層雖然再次指出了轉型方向,但并未明確是否為“網絡小貸”。
在此之前,監管部門曾多次指向網絡小貸,根據媒體報道,2019年7月,互金整治領導小組、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專項座談會提出,少數在資本金、專業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條件的機構,允許并鼓勵其申請改制為網絡小貸公司、消費金融公司等。
轉型難度不小
“轉型與已經獲得牌照的沒有可比性,經過幾年的專項整治,特別2019年以來,風險在很大程度已經出清了。”方頌說,以前取得網絡小貸的網貸平臺,網絡小貸、網貸兩個平臺并立,而且網貸規模更大,發生風險后拖累網絡小貸。而轉型則意味著網貸平臺需要徹底關掉,按照監管要求經營小貸業務。
目前小貸牌照管理缺乏統一監管體系,小貸牌照一般是由地方金融辦負責發放和監管事宜,政策協調難度大。各地對于小貸公司的注冊資本、股東背景、出資比例、高管履歷等,均做了嚴格規定,而且限定了資金主要來源、方式,絕大部分網貸機構難以滿足,因此轉型成本非常高。目前,小貸杠桿率平均為1~3倍,即便獲得牌照,也面臨非常大的資金壓力。
“即使未來具體方案出臺,就算業務規范,無論是傳統小貸,還是網絡小貸的牌照,也不是想拿就能拿的。”方頌說,對運營相對規范的網貸平臺來說,雖然出現了曙光,但轉型仍將面臨很多困難,由于資本金、杠桿比例等方面的要求,估計能向小貸轉型的平臺,也只能是經營較為規范、規模較大且具有一定資金實力的,而規模小且股東不具備實力的,獲得小貸牌照的可能性非常小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對貸款平臺的嚴監管也在同步進行。同日,四部門印發的《關于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》指出,違反國家規定,未經監管部門批準,或超越經營范圍,以超過36%的實際年利率非法、經常性地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放貸款,情節嚴重的,將依照刑法規定,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。該意見自印發即日起施行。
(重要提示:資料成功提交后,我們的專業服務人員將在24h聯系您,請您保持通訊暢通。)